您當前的位置:首頁>>縣區人大 |
延津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歷程(第一階段:1950年--1953年)發布時間:2021-07-29 丨 閱讀次數:
(編者語:為更好宣傳和紀念延津縣人大常委會設立40周年,延津人大微信公眾號將分六個階段總結回顧延津縣人大及其常委會40年光輝歷程。第一、二階段主要以文字形式介紹,之后四個階段主要以圖片形式展示,歡迎讀者朋友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 在延津縣人民代表大會的歷史進程中,195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延津縣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勝利召開,開啟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延津的實踐和發展。1954年6月,延津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標志著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1981年12月,延津縣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依法設立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產生縣第五屆人大常委會,從此揭開了延津人大依法履職的新篇章。 各界人民代表會議 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是人民代表大會的前身。1950年春至1952年2月,延津縣先后召開了一至八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會議的主要內容是:醫治戰爭創傷,發展農業生產,貫徹稅收政策,實行合理負擔以及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鎮壓反革命和生產救災等工作。 第九屆各界代表會議 延津縣第九屆各界人民代表會,于1952年3月8日在縣城召開。會議討論了防旱抗旱,生產渡荒,建立工會,組織民校,為烈軍屬代耕等工作,并作出了相應決議。 第十屆各界代表會議 延津縣第十屆各界人民代表會,于1952年7月2日在縣城召開,歷時四天,到會代表271人。這次會議主要是進一步發動群眾,總結小麥豐產經驗,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解決農民群眾怕冒尖怕露富的思想,樹立只有組織起來才能豐產的信心。 第十一屆各界代表會議 延津縣第十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于1952年11月1日在縣城召開,代表們討論了全縣土地等級及其相應的每畝產量。全縣土地劃分為11等,頭等畝產為1.7石,11等畝產2.5斗,全縣平均畝產一石。大會提出,動員全縣人民踴躍交納愛國糧,加強屯運組織,保證按期完成計劃,安全屯運入倉。 第十二屆各界代表會議 延津縣第十二屆各界人民代表會,于1953年3月3日至6日在縣城召開,到會代表283人。會議討論并通過了縣政府《春季工作報告》、《反對官僚主義,改進工作作風的報告》、《關于貫徹婚姻法的報告》。大會提出的工作任務是:進一步組織起來,深入開展愛國增產競賽運動,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完成糧食總產1250萬公斤,皮棉總產12.5萬公斤而奮斗。會議通過民主協商,選舉產生27人組成的常務委員會,建立22個代表小組,使人民群眾的意見能及時反映到政府中來。 第十三屆第一次各界代表會議 延津縣第十三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于1953年7月5日在縣城召開,歷時四天,與會代表268人。會議討論通過了縣政府《關于春季工作總結和建議(草案)的報告》、《關于夏征的報告》、《關于提案解答的報告》,并對以上報告作出決議。會議對抗美援朝、開展秋季豐產競賽活動、互助合作等工作進行了討論。會議選舉產生了28人組成的常務委員會,建立23個代表聯系組,加強了人民與政府的密切聯系。 第十三屆第二次各界代表會議 延津縣第十三屆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會,于1953年10月20日至30日在縣城召開,出席會議代表236人。會議以宣傳貫徹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推動冬季生產、糧食統購統銷為中心內容,聽取了縣委《關于冬季生產建設(草案)的報告》、縣政府《關于秋征工作的報告》,并作出了相應決議。 |
攝影作品
最新文章|更多
|
|